大郑剪纸—— 刻出来的灵动世界
大郑剪纸——刻出来的灵动世界
“镂金作胜传荆俗,翦彩为人起晋风。”
——《人日即事》李商隐
(资料图片)
北朝时期
中国第一个剪纸作品诞生
唐宋时期
民间剪纸迅速发展
明清时期
剪纸工艺逐步成熟
与此同时
在天津市的大郑村中
村民们世代传习剪纸技艺
其作品不光融入天津特色
更影响了北方剪纸的发展和风格
今天
让我们一起
在这剪出来的灵动世界中
感受大郑剪纸的独特魅力!
大郑剪纸浅知道
民国时期
寒冬农闲时,大郑村村民便开始采样剪纸,还会将剩下剪纸拿到周边兜售,补贴家用。小小窗花,蕴含无尽希望。
1980年后
市场竞争开始激烈起来。大郑村的村民便弃剪刀改为制板雕刻,还将多层套色技术应用到剪纸中,小小剪纸,更显鲜活。
如今
大郑剪纸开始向产业化发展,作品集观赏性、艺术性于一体。因为有着独特的技艺、坚韧的匠人精神以及紧跟时代的作品,大郑剪纸也在天津叫响了名号。
走进大郑剪纸创始人
刘长会
·天津市大郑慧源剪纸有限公司总经理。
·刘长会剪纸在继承了传统的剪纸形式并将其 发扬光大,使大郑剪纸更加精美、细腻、惊艳。
·2016年刘长会制作的五福“中国梦、航天梦” 的剪纸,被长征七号搭载飞上了太空。
探寻大郑剪纸的独家秘密
(以下内容均为与刘长会老师采访一手资料)
刘老师,大郑剪纸的传承者们都姓刘,
但为什么将剪纸命名为大郑剪纸呢?
“天津之前有个展会,通知各区有特色的手艺人选派东西过去展览,展示的时候需要交名字,想到我们这儿是大郑村,所以他们问“这是哪儿的?”(我说)“是大郑村的。”“那就写大郑剪纸吧。”名字是这样出来的。一来二去我们也干出名来了,就注册了“大郑剪纸”(这个商标)。”
刘老师,请问这项技艺是怎样传承的,
是代代相传吗?
“是从我奶奶的妈妈那时候(开始的)。我奶奶的母亲就用小剪刀简单地剪些小窗花,过年的时候贴在窗户上,增添点儿喜色。到了我奶奶也是跟着剪。到了我父亲这一代呢,他们就把小剪刀改成刻刀了。因为剪的剪纸好看,好多人都上(我)家来:“哎,他们家剪得好——您给我多剪点儿。”一来二去他们就提溜着小篮子去卖了。卖的倒是简单,但终归是慢呐。我父亲那一代就“弃剪操刀”,刻出来的剪纸一次能出十张二十张,张数多,最主要的是精细度也提高了。有时候剪刀下不去,刻刀就能表现出来。到我这儿就成立了一个公司。”
关于大郑剪纸的秘密还不只于此,
灵动的剪纸如何跃然于刘长会老师手中,
刘长会老师如何推陈出新大郑剪纸,
在我们这里都可以得到答案!
快来加入八月份的非遗研修班,
和我们一起,继续探寻吧!
联系我们
参加培训的学员需要通过
“天津青年宫”或
“天津市青年美术书法协会”公众号
扫描二维码
进行网上报名
填写相关信息
官方微信 15822776335
备注:非遗研修+姓名
报名通过后,请添加官方微信15822776335。(备注:非遗研修+姓名)首次开课前两日,组织方将发放相关听课指南,告知在线听课具体的操作方式。
(课程缴费及小程序等相关问题,请关注培训研修班事项公告)
研修班马上启程
不仅仅有大郑剪纸,
还有更多有趣课程
快来一起探索吧!
了解更多活动
(请点击下方文字,跳转链接观看详情)
第54届世界儿童画展暨天津市少年儿童绘本展示活动征集
关键词: